close

【撰文/楊姮稜醫師】

「妹妹」跟「弟弟」是年輕的雪納瑞兄妹,他們在不到1歲時,就已經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會出名」的惡霸雙「狗」組。根據爸媽的描述,一開始是弟弟對於陌生路人及訪客很敏感,一見到就狂吠,不僅音量驚人,連表情都很嚇人,常常把人嚇得後退、逃開或是不敢進門,不過只侷限於家門口附近。麻煩的是,由於弟弟跟妹妹兩個感情很好,所以很快地妹妹也跟著開始叫了起來;而一旦有跟隨與比較,便加速強化了兩隻狗狗吠叫陌生人的行為,最後不僅汪汪叫,還有低吼、露牙、眼睛直視,連追趕、想咬的動作都出現了。

防禦本能將吠叫當使命
領域防禦行為是狗狗正常的天性行為,是他們與生俱有,從祖先時期就一代一代流傳下來,而且應該是我們的祖先與早期農業社會人們之所以養狗的主要原因之一。曾幾何時,狗狗這樣的領域防禦行為,變成了都市人心中的痛,常常造成人們的不便與恐懼,更可能讓主人因此而備受社會壓力,需要求助於諮商師或獸醫師。
以弟弟、妹妹及小黃的案例來說,他們都算是比較明顯、甚至有點過度的領域防禦行為。在弟弟、妹妹的情形裡,他們的過度行為就是彼此強化(互相壯膽),再加上有效地嚇到路人或訪客,讓他們表現出驚嚇、後退、逃離等退縮的行為,所以加強(reinforce)了弟弟與妹妹的追趕行為。於是,造就了他們一遇到人就乒乒乓乓地大鬧一陣,所幸因為他們尚未有咬傷人的記錄,再加上他們可人的外表及家人與鄰居良好的互動基礎,改善他們行為的急迫性就沒那麼大了。

適時抑制不當強勢
對於弟弟跟妹妹,我在診間安排了一點「震撼教育」。首先我讓弟弟到診間外邊去,教導爸媽如何對妹妹進行服從指令,並且跟妹妹進行了一陣眼神對視,妹妹很快地敗下陣並且安靜下來。接著,我讓弟弟進入診間,妹妹帶到門外,一樣地對弟弟進行類似的行為校正,如我所預期的,花了較長的時間後,弟弟也安靜下來。此時,我才讓妹妹也同時進入診間,同樣在兩隻狗身上操作一遍。
這樣的過程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讓爸媽實地學習,弟弟妹妹是可以給予妥善管教的;第二則是讓弟弟跟妹妹由陌生的環境開始學習如何表現出合宜的行為。我請爸爸媽媽在家重新開始進行基本服從指令,並且建議在弟弟、妹妹的行為尚未穩定之前,不要讓兩隻狗狗一起外出,或同時出現在訪客所在的客廳。經過我們的診斷與治療,弟弟跟妹妹很快地就控制住狀況了,雖然看到陌生人還是會吠叫,但已經沒有過度狂吠及追咬的行為,算是令人滿意。

【更完整的內容請參?#92;第54期《DOG NEWS犬物語》及寵物家庭商城 www.petshome.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pom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